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和股骨距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生物柄在股骨近端髓腔内的填充作用进行股骨距压迫复位和重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利用二锥度生物柄股骨假体顺行击入实现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均获6~48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28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截骨后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变成股骨颈骨折,通过二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髓腔内顺行压迫复位与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距重建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加长的股骨柄可增加股骨柄在髓腔内固定范围并可弥补股骨距对假体支撑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 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第3天增殖最快(P < 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以10-6 mol/L组最显著(P < 0.01)。然而葛根素10-3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 < 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 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 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髋臼骨折ABC分类系统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1 12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ABC分类系统3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20例,再分为2组: 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平片+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1~5年资、5~10年资、10~15年资各3位骨科专业医生,对平片组和平片+CT组影像资料进行读片并根据ABC分类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知晓其他临床资料。于第1次读片(第1阶段)3个月后将相同的病例资料打乱顺序,再次请原3组人员进行读片(第2阶段)。对两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第1和第2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分别为: 平片组0.66、0.71,平片+CT组0.67、0.72;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 平片组0.75,平片+CT组0.78;高年资组医生诊断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相对较高。结论以ABC分类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分类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获得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需要在体外进行长期传代扩增,目前涉及体外长期培养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及成骨分化潜能影响的报道甚少。 目的:观察体外长期培养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及其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成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来源于骨盆骨折患者,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创伤骨科提供。 方法: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扩增。收集第2,5,10,15,20代细胞,加入成骨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表面分子标志表达、生长曲线、成骨潜能。不同代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吸光度值比较。 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第7天,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多角形,岛状分布,胞浆中出现黑色颗粒。细胞表面有较多伪足,有一两个核仁,有分叶,具备正常细胞器结构。表达CD44(96.31%),不表达CD34(1.15%)。第2,5,10,15,20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均呈反“S”形。上述各代细胞诱导7 d后开始表达碱性磷酸酶,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多,至诱导28 d出现圆形不透明结节,诱导14 d骨钙素、Ⅰ型胶原均呈阳性表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吸光度值均有所减低,至第20代时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其一般生物学性状可保持稳定,但成骨分化潜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熏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10-9g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μ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μ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石膏固定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9例,病史2周以内,年龄9~31岁,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2±6.2)岁,采用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非手术组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3±5.0)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前及随访1年时,进行Kujala评分,行CT检查测量髌骨倾斜角,观察髌骨恐惧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前后髌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非手术组治疗后髌骨倾斜角大于治疗前,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随访1年,手术组Kujala评分84.1±5.6,高于非手术组73.3±10.5;髌骨倾斜角(13.5±3.5)°,小于非手术组(21.2±5.3)°.结论:关节镜下采用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在术后1年之内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分别选用标准前入路和改良前入路手术处理,标准前入路(A组)手术处理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8.49±13.64)岁;改良前入路(B组)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62±13.29)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口(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其间失血量、切口关闭时间,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B组手术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较短(P=0.006),失血量(暴露过程中出血)较少(P=0.002),关闭髂腹股沟切口时间短(P=0.002),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组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9.2)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8例,可1例;B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A组优20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平均(82.51±9.72)分;B组优13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平均分(80.54±10.79)分.结论:改良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范围,不易损伤到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神经及股动静脉,无须切开腹股沟管,可以避免出现腹股沟疝的发生,也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手术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的治疗特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39例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2-64岁,平均41.3岁。前入路手术处理17例,后入路手术治疗13例,前后联合入路9例。前入路取仰卧位,切开复位,用2块4孔重建钢板,横跨骶髂关节做固定。后入路取俯卧位,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nlFtl的60~75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术后观察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参照Ma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x线片示除陈旧性骶髂骨骨折1例复位欠佳,其余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对位良好。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30例,良8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0例,中4例,差1例。结论:经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根据脱位骨折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以及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评估、固定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7月~2011年1月应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22例,观察术中显露效果、骨折愈合率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可清晰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均实现解剖对位,术后石膏托制动2周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关节功能普遍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能够达到术中充分显露,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